






校友,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有感情的资源”。“校友经济”是大学、校友、城市三位一体、开放包容的经济,可以揽天下英才,产生乘数效应。对于坐拥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市中区而言,自然也需要用好资源,将“校友经济”绽放光彩。
6月21日,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期间,一场名为“智汇经纬·逐梦市中”的校友经济项目签约仪式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市中区举行,市中区牵手山东大学,激活校友资源,吹响“校友经济”集结号,让广大校友成为“市中合伙人”。
一
校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集聚了大量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资源,开创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
6月12日,济南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启幕,泉城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喜迎新的“人才竞逐赛道”——校友经济。节日期间,济南市聚焦人才经济和校友经济,举办50场精品活动和30场校友经济特色活动。其中,“智汇经纬·逐梦市中”校友经济项目签约仪式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作为“海右人才节”的精品活动之一,备受瞩目。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济南市、市中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这座城市在推动校友经济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决心与行动。
山东大学医药行业校友会创新孵化基地、山东校友之家正式揭牌,5个拟落地山东大学的校友经济项目与市中区、山东大学正式签约并做成果展示推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标志着市中区在整合校友资源、促进校地、校友共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
近年来,市中区高度重视高校合作,聚焦政策联动,出台了“高校金10条”政策,打破校地合作引才壁垒,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聚焦资源共享,共建高端载体平台,高标准打造了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山大系企业50余家,共建了一批高端研究平台;聚焦人才共享,面向驻济高校,连续六年选派科技副职70余人,为开展科技合作、科技帮扶、项目落地等搭建了合作桥梁,加速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尤其是今年以来,市中区在推动“校友经济”发展方面积极谋划、提前布局。比如,率先举办“高校校友市中行”活动,邀请多方校友实地探访市中区的核心载体,并成功召开了市中区首届校友座谈会,全面展示了市中区的发展成果,有效打通了信息资源交流的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市中区还建成了全市区县首家共享式校友会客厅——“梦享家·校友会客厅”,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3家知名校友会入驻。这一创新平台为校友们提供了项目路演、交流洽谈、座谈研讨的实体空间,成为校友思想碰撞、资源共享的重要阵地。
同时,市中区积极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市中”行动,发布《青年人才·乐享市中指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深入了解市中、走进市中、留在市中。此外,市中区还依托各类校友平台,广泛征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校友项目,通过校友圈的辐射效应,有效撬动了产业圈的发展,为市中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作为省会政务服务中心、金融中心、数字中心和文化商贸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市中区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政务资源,还汇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载体,区位优越、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发展“校友经济”,市中区有优势,也有底气。
这里高校资源丰富,驻地有山东大学、济南大学、育英中学、省实验中学等知名学校,具备发展校友经济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为市中区发展“校友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市中区正处在二次创业的黄金期、关键期、攻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市中区正致力于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鼓励更多校友踊跃回归,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人翁”和“宣传员”。校友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项目的回归,更是先进理念、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汇聚,这些都将为市中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市中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的潜力。同时,市中区也将坚持“人才服务没有天花板”理念,敞开怀抱、全力以赴,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校友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友经济的发展,必将吸引和集聚一批引领重点产业发展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市中区必将成为一个汇聚英才、共创辉煌的热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市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