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4年7月份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大会上,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合作的“中药口服制剂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与生产新模式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个项目解决了制约我国中药口服制剂智能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历经近10年联合技术攻关才完成,可以说没有校企合作就没有今天的成果。”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英姿表示。
串联产学研,并联校地企。近年来,潍坊市积极探索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实施路径,以实施智联百校行动为牵引,全方位畅通校地校企合作渠道,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利用政府搭建的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带动高校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目前,潍坊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37万人,拥有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126人。
顶层设计统筹
“四链”融合走深走实
“近年来,南航与潍坊开展了一系列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人才共育、项目共担、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努力打造发展共同体。”2024年5月25日,工信部直属高校走进潍坊暨2024中国·潍坊高端人才技术成果交流会举办,“工信七子”齐聚潍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甄良对校地双方深化合作充满期待。
当前,潍坊正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七所高校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中地位举足轻重,科研实力毋庸置疑。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在交流会上揭牌。
深化合作,在双向奔赴里创造精彩。潍坊市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个领域作为“四链”融合主攻方向,分别成立“四链”融合推进专班,市级领导挂帅、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推进实施,在元宇宙、工业母机等17个细分领域先行开展“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去年以来,市委书记带头、市县联动,带着人才技术需求,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9所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精准对接,吸引了一大批人才项目到潍坊落地。
融链固链,政策发力。围绕推动政策体系更完善、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潍坊市制定形成“普惠性 个性化”的特色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政策精准供给,制定加强重点产业人才支撑服务推动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蔬菜种业等15项个性化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培育、企业发展。
人才链牵引
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
“科技人才副总是一项非常好的机制,让高校院所教授们的科研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形成了产业,在企业任职也让我们的研发更有方向。”山东大学教授马晓鹏在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科技人才副总2年多,在他的帮助下,企业和山东大学合作建立了磁共振技术联合实验室,一起攻克高场强专科化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高端成像序列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专科化核磁共振成像空白,助力企业实现1.5t和3.0t全身型磁共振超导磁体批量生产。
人才是串联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要素,潍坊市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实施智联百校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2024年再次选派40名干部到上海交通大学等38家高校院所担任科技人才专员,从清华大学等83家高校院所选聘了160名专家人才到市内企业担任科技人才副总。
截至目前,潍坊市累计选派科技人才专员140名、科技人才副总460名,每年有400多项技术难题通过校企合作得到解决。
“四链”之中,人才链最为活跃,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加速人才集聚,潍坊市三管齐下,聚力打造人才引领发展先行区。
精准对接供需引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定期组织“十大产业”重点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摸底,编制需求目录,采取“产业专班 企业”形式常态化走进高校院所,举办工信部直属高校走进潍坊、山东大学潍坊日、2024潍坊人才日、“才聚潍坊——直通名校”、国际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精准匹配、融合聚变。
实施40万大学生集聚计划。从2022年起5年内每年引进大学生8万名以上,同步开展驻潍高校毕业生留潍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活补助、购房补贴标准,扩大发放范围,优化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全力争抢青年人才。2023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8.05万人,创历史新高,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
实施技能实用人才开发计划。深入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从2020年起连续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每年有20余万名技能人才参与大赛选拔,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达35万人。潍坊市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量连续13年全省第1,2人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潍坊举行。
让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聚焦“9 3 n”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潍坊市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加厚实,有效推动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做强平台载体
激活创新链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8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我们这次创新成果不仅将推动我国西瓜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也将为世界西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平说。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落户潍坊以来,已建成七大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和42个独立课题组,吸引集聚760名高层次人才,2项成果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推进“四链”融合,平台载体是重要依托。潍坊市围绕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双向融合,着力构建“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发展强劲引擎。
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省产研院共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水动力平台成为全省唯一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2023年以来,潍坊市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1所高校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山东大学元宇宙产业研究院、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22家。
聚焦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潍坊市深入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引导企业组建高端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高能级平台975家。拥有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牧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平台;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技部“氢进万家”示范工程在山东率先落地;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连续四次突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引领我国内燃机研究迈向行业之巅。
推进“四链”融合向纵深发展,潍坊市通过“借脑引智”,将高校智库转化为企业智囊,让高校院所成为潍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书写着校地融合发展的“潍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