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青年创新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也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底座。如何吸引博士后、培育博士后、留住博士后、用好博士后,是一道意义深远的“必答题”。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围绕人才政策、平台建设、博士后引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博士后工作质效,助力高新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中作示范当龙头。
聚焦完善政策体系 强化制度供给保障
“博士后是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人才队伍。”高新区社会发展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高新区持之以恒吸引博士后进驻企业、扎根企业,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及政策环境,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出台“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16条措施”,对2024年8月8日及以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建站补贴,对进站博士后给予5万元的科研项目启动资金,对出站后留在高新区企业就业的,再给予5万元的就业补贴,构建起国家、省、市、区四级博士后工作政策支持体系,充分激发用人单位设立博士后创新平台需求,吸引更多博士后来淄到高新区就业创业。
聚焦契合产业发展 强化平台梯队建设
高新区围绕无机非金属、聚氨酯等新材料以及新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积极布局建设博士后创新平台,为博士后引育工作筑牢基础。2024年,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新引进博士后7人。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共有博士后创新平台21家,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总站10家、分站3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在站博士后35人,博士后创新平台数量和博士后在站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有了强有力的支持,企业的压力大大减轻,可以更大胆地承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共招引5名博士后。在站博士后研究的“基于形态分析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重量监测模型研究 ”有助于信通电子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间接带动企业新增营收近5000万元;“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研究”为信通电子进入综合能源系统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业务切入点,使其能够从单一的电力监测设备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聚焦打造创新项目 强化科研成果转化
“引得来”,还要确保“育得好”。作为青年科技人才中的战略力量,博士后在扎根关键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区积极引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在站博士后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卡脖子问题设立创新项目,突破技术壁垒和封锁,培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新增长极。2024年,山东工业陶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其中“纤维增强石墨烯陶瓷吸波复合材料形—性一体化设计”项目获得一等项目科研经费资助10万元,“zrb2-sic陶瓷粉体原位修饰及仿生层级结构制备和多尺度增韧机理研究”项目获得三等项目科研经费资助3万元,项目入选数量和获得经费资助金额均位列全市第一。
聚焦优化业务指导 强化对上争取服务
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留凤”。为吸引和留住更多博士后人才,高新区指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认真落实博士后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博士后享受设站单位职工同等待遇。2024年,共对上申请博士(后)在站生活补助等省级补贴资金105万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站补贴、开题补贴、项目配套资助等市级补贴资金168万元,确保科研经费来源多样、资金充足。
创新引领的高新区,渴求人才;开放包容的高新区,呼唤人才;搭台筑梦的高新区,成就人才。高新区正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标高追求,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凝聚更多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干、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