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展现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人才工作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人才山东网宣传调研组陆续深入全省16地市开展“全省人才宣传工作基层行”调研活动。调研期间,特推出【书记谈人才】【部长谈人才】系列报道,交流全省各地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推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工作,营造重才爱才的舆论氛围。
去年以来,新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青云人才计划”,突出“智汇新泰、创赢未来”品牌引领,通过建机制、搭平台、重引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新泰市、特变电工昭和(山东)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工作中,主要抓了四个方面:
坚持党管人才,扛牢重才兴才硬责任。突出管全局、抓大事,将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一是聚焦产业谋。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围绕6大支撑产业和4条重点产业链,分类绘制人才地图,制定重点用才单位、人才需求和引才目标“清单”,做到按图索骥,靶向引才。二是整合力量招。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发展集团、双招双引专班”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发挥产业、资源、平台等优势,一体推进“项目 人才”,促进工作市场化、专业化运行。三是完善机制促。细化引进培养机制、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措施,把人才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行账单式推进,督促责任单位对标对表,以职责定任务、以考核促落实。
拓展人才渠道,打造引才育才强磁场。树立包容开放的“大人才观”,拓宽视野,集聚英才。一是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高端人才支持和外国专家汇智工程,发布急需紧缺人才清单,盯紧靠牢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巩固深化与俄罗斯科学院的合作,开展“外国专家新泰行”活动,共建众客院士工作站,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顶尖人才,选聘一批产业链顾问和科技副职。两年来成功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14人。二是广泛集聚青年人才。落实《关于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筛选30名优秀创业人才给予10-30万元扶持。深化“书记市长高校行”活动,开展专场招聘,举办创业大赛,用好人才编制池,两年引进青年人才6000余人。三是大力培育本地人才。开展企业家与党政干部“共成长”行动,实施“双赋能”计划,对领军型、中生代、新生代企业家重点培养,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开展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加大订单式、冠名式校企培养,通过以赛代训组织岗位练兵,评选一批“青云工匠”,两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100人,助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突出平台支撑,搭建聚才用才主阵地。建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推动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将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山大新泰工研院等4家平台统一划归惠泰集团,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集团运营,打造标杆科创高地。二是建强科创平台。引导企业创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在国内外重点人才来源地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人才飞地。金恒力链条等6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润德生物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飞扬化工成为泰安唯一一家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三是深化校地合作。常态开展大学专家访新泰、新泰企业家访院校“双访”活动,落实“揭榜挂帅”制度,深化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借智借力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强化服务保障,筑牢留才强才生态圈。树立人才优先理念,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助力擦亮泰安“泰爱才”品牌。一是落实资金支持。用好2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为初创企业提供“人才贷”“人才保”等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服务。二是保障人才安居。推进“1 n”人才安居工程,投入5000万元建成111套专家公寓,建设一批白蓝领公寓,满足各类人才居住生活需求。三是提供贴心服务。升级打造人才服务联盟,全面推行服务专员制度,开展“青云人才日”活动,礼敬广大人才,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动力活力。